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9月份廳務(擴大)會,聽取了江蘇省高淳國際慢城旅游度假區規劃環評審查情況,8月份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形勢分析、9月份重點工作安排等情況匯報,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江蘇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水產養殖業污染物控制技術規范》《河網水功能區水環境容量核定技術規范》《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指南》,以及我省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相關配套文件,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立足中國國情提出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方略,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近年來,省生態環境系統按照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總要求,通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等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遵循減污降碳內在規律,創新政策措施,優化治理路線,重點圍繞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生態安全緩沖區和“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等,開展創新示范,充分利用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協同促進低碳發展,推動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現實路徑。
會議強調,非現場監管是新時期生態環境數字化智慧監管的方向性改革,是國家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創新推行科技監管、全面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效能的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和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的要求。全面、持續、準確收集被監管對象的數據信息,系統開展數據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問題線索并實施精準監督管理,是實現非現場監管的決定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一系列創新舉措,整合信息資源,打通數字壁壘,研究建立了江蘇“環保臉譜”體系,開展非現場監管工作,有效提升執法監管精準性。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進一步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工作,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管理,通過完善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和數據質控技術規范,細化生態環境部門及排污單位的相關責任,明確各項管理要求和技術規范,堵塞排污單位數據弄虛作假、逃避監管的制度漏洞,解決數據真實性問題。健全非現場監管工作的流程體系,確定非現場監管對象名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預警和結果運用的基本規則,并在水、氣、危險廢物領域加快應用,同時銜接生態環境指揮調度工作機制,形成問題發現處置的閉環。完善非現場執法工作程序,規范涉嫌違法行為的線索歸集、數據審核、立案調查、實施處罰及后續管理等各環節的執法行為,建立異常數據審核技術規范,讓數據直接用于執法真正落地。
會議指出,我省大部分地區屬于平原河網區,水系相對發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需求迫切。農村生活污水、農村廁所糞污、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種植業污染、工業廢水、生活廢棄物等污染物入河,是農村地區形成黑臭水體的重要原因。為加強我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有必要針對江蘇農村地區黑臭水體,編制相應的治理技術指南,《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指南》的制定將有助于指導我省農村地區開展黑臭水體排查、治理、效果評估和長效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我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水平。
此文章轉至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