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位于太湖之畔的無錫小溪港漁咀公園,感受城市濕地的全新風貌。從過去污染嚴重的魚市碼頭,到如今水清岸綠的生態走廊,小溪港的華麗蝶變正是近年來太湖治理成效的顯現。 太湖是長三角共同的“大水缸”。太湖治理的好壞,不僅關系到流域各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長遠未來,而且關系到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家戰略。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通過外源減量、內源減負做“減法”,工程加碼、生態加持做“加法”,鐵腕治污、科學治太,太湖治理取得積極成效。桃花水母、白鷺、地衣等眾多生物重返家園,成為太湖生境改善的生動注腳。
不得不正視的是,雖然太湖水質向好,但是當前太湖治理依然處在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關鍵階段。太湖治理“問題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其根本矛盾還是排污總量超過太湖可承受的環境容量,治理的根本問題不單純是技術性選擇,更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質量的問題。站在新起點上,進一步探尋太湖治理的系統方法和科學路徑,加快形成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太湖水質實現根本性改善,依然任重而道遠。
治理太湖好比“一盤棋”。在這個超大“棋盤”上,環湖大中城市都是其中重要的“棋子”。給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需要環湖大中城市整體聯動、協同治理,推進太湖治理相關工作由單項突破轉向整體提升,由“碎片化”推進轉向“系統化”集成,由“單打獨奏”轉向“整體合唱”。同時,要堅持外源與內源共治,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并舉,建設與管理并重。太湖治理的經驗告訴我們,樹立系統思維、加強協同合作,方能克難攻堅、競顯活力。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數十年來,一首膾炙人口的《太湖美》傳遍中國。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明確,到2035年,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太湖。給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要把太湖治理這一“國之大者”時刻放在心上、扛在肩頭、干在實處。久久為功,方得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湖美》中所暢想的美麗畫面將成為生動的現實圖景。
此文章轉至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