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古拉山,長江從茫茫雪峰之間出發,在即將奔騰入海的地方,孕育了一片充滿活力的水鄉。
在江蘇,長江蜿蜒432.5千米,岸線總長1169千米,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個設區市,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長江大保護,江蘇責任重大。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四年多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區域,江蘇在取舍之間,肩負擔當,全省上下聚焦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強力推動環境污染、岸線違規利用、“化工圍江”等問題加快解決,毅然拿出了發展經濟的智慧和魄力,以全新的領跑者姿態,護江而行。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2020年1至6月,主要入江支流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斷面占97.8%,同比上升13.4個百分點。
《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于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的文件,江蘇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全面謀劃系統推進和完善全省長江經濟帶保護修復攻堅戰的作戰體系,為系統推進保護修復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為加快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綠色轉變,江蘇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補缺作用,完善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和調控機制,從源頭上減污增效,完成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及“三線一單”編制,確定環境管控單元2592個,劃定231塊生態紅線區域,陸域面積約占沿江8市9.77%,會同有關部門安排生態補償資金15億元,引導各地守住生態“家底”、為發展“留白”。
針對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動將“化工圍江”納入問題清單,擺在重中之重加以推進破解,先后出臺化工、鋼鐵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制訂負面清單實施細則,嚴禁沿江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制訂出臺“17+1”問題整改方案,明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落實責任、逐項整改、對賬銷號,下決心打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攻堅戰。經過艱苦努力,目前江蘇長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
找準病灶,方可追根溯源。為防范環境風險,江蘇全面開展長江健康大普查、大體檢,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等技術,組織對沿江8市的入江排污口開展全面排查,初步掌握沿江污染分布狀況,并率先全面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為診治“長江病”尋找更多良方,并組織對19個沿江化工園區開展“水平衡”“廢平衡”專項執法行動,變“問題找上門”為“上門找問題”,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紅線。
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精準治理,促進長江生態系統休養生息。開展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開展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組織開展長江共抓大保護聯合執法行動、建設沿江綠化帶5100畝,新增江灘濕地約2380公頃,實施沿江生態岸線、自然保護區、濕地等恢復工程……江蘇正用實實在在的措施,推進治理修復,加快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如今,南京棲息的長江江豚數量已由不足30頭上升至約50頭,太湖流域多年不見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開始回歸。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拆除沿岸非法碼頭、關停沿岸污染企業工廠、增綠植綠、修復長江兩岸生態環境……經歷了一番“刮骨療毒”,如今的江蘇沿江岸線已是一片綠色的模樣。
一條江,兩岸人,一方水土。恢復長江岸線本來面貌的“底氣”源于歷史的重托,源于兩岸人上下一心守護健康長江的決心和信心,江蘇人正為長江大保護貢獻這屬于江蘇獨有的智慧和力量。
此文章轉載無錫生態環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