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后五年,全省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為有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報告中強調,今后五年,江蘇要做到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并指明了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具體路徑。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矢志不渝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在率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省黨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說。
“過去五年,全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了生態環境從嚴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轉的歷史性轉變,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最好水平。”王天琦介紹,江蘇在連續兩輪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均獲優秀等次,“綠色質量指標”大幅攀升、“綠色發展優勢”持續鞏固、“綠色支撐體系”高效構筑、“綠色推動機制”加快完善,整體來看,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蘊”更加厚實。
全省優良天數比率達81%,同比提升9.6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到38微克/立方米,國考斷面和入江支流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太湖湖體總氮、總磷濃度同比分別下降5.1%和3.1%……不斷攀升的“綠色質量指標”,是江蘇環境面貌改善的有力證明,更是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的有力詮釋。
從重化圍江到江豚頻現,長江的生環境變化最為切實可感。
“坐擁 400 多公里長江岸線的江蘇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王天琦介紹,截至目前,沿江工業企業、船舶碼頭共搬遷整治 225 余處,修復后的自然岸線增加了 51.7公里,長江“黃金帶”已經鑲上了“綠寶石”。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場全民戰役,江蘇以服務促達標,先后出臺大氣治理攻堅便民服務“12條”、畜禽養殖“9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兼顧綠色優先、低碳發展與服務企業、保障民生。王天琦提到,為幫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全省各生態環境系統搭建服務外企的“綠橋”,深化“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幫助解決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落地等難題。據了解,相關做法還得到全國工商聯和生態環境部肯定,連續兩年在全國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座談會上介紹經驗。
過去五年收獲的“綠色成績單”已成為序章,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時代坐標上,王天琦表示,江蘇將聚焦報告提出的目標持續發力,推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從“污染防治”向“減污降碳”轉變、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轉變、生態環境治理從“打被動仗”向“打主動仗”轉變、生態環境質量從“局部好轉”向“根本好轉”轉變。
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面臨著節能降碳的巨大轉型壓力,想要走低碳發展之路,勢必要高站位謀劃、高起點布局,統籌好減污降碳和生態保護。“力爭實現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穩中有升。此外,全面梳理排查‘兩高’項目,對不符合國家產業規劃、產業政策、規劃環評等要求的項目堅決予以處置,對‘散亂污’企業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整改提升等措施。”王天琦表示,江蘇堅定不移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將以更高標準推動減污降碳、以更嚴要求推動生態保護。
減排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在王天琦看來,二者并不沖突,江蘇將統籌政策引導與市場運作,一邊出臺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的優惠政策,一邊完善各項服務措施,激發企業自主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比如,健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擴大‘環保貸’支持范圍,完善綠色債券貼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保費補貼、綠色擔保獎補、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獎勵等政策,有效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環保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生態環境,始于保護,但不止于保護。嚴格依法治污是生態環境保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近五年累計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7萬件、罰款金額59.7億元,執法力度居全國前列,堅決查處了‘灌河口案’‘輝豐案’等一批大要案,環境執法確實長出了鋼牙。”王天琦介紹,下一步,江蘇將加快推進《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規章的立法進程,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地方立法研究,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為有力的法治保障。
從塵埃漫天到藍天白云,從污水四溢到水清岸綠,從垃圾成堆到林豐水綠……江蘇堅持不懈把生態放在優先位置,交出了一張亮眼的答卷,市民推門見綠,產業綠色蝶變,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一幅以綠為底的“美麗江蘇”錦繡畫卷正漸次鋪開。
此文章轉至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