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其中明確要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識,切實履行好職責,深入推進生態保護監管工作,守護好綠水青山。
一、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
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比喻,“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態保護好比是分母”。污染防治是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各行業排放的污染物,是做“減法”。生態保護是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維持生物多樣性和大自然生命力,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是做“加法”。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兩者協同發力,才能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必要條件。
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部門履行生態保護監管的職責定位進一步明確,統一實施生態保護監管,打通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將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嚴防各類生態破壞行為,科學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將充分發揮引導和倒逼作用,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提升減污降碳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我國生態保護監管工作不斷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強化和提升,取得顯著成效。但是,我國生態環境本底脆弱,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存在,生態保護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監管手段比較單一,生態保護監管任務依然艱巨。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意見》對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戰略決策部署,為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工作遵循,是新時期推進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重要依據。
在總體要求方面,《意見》強調,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生態保護與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需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統一監管,強化生態環境部門的政策規劃標準、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職責,突出自然生態、水生態、土壤生態、海洋生態保護監管的協同推進,構建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全面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工作原則方面,《意見》強調,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提升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在目標任務方面,《意見》明確,到2025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重點任務中明確,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開展系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我們要堅持對生態破壞違法行為和生態保護修復履職兩個方面的監管,加快建立生態保護監管相關制度體系,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構建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
三、切實推進生態保護監管,努力建設生機勃勃的美麗家園
按照《意見》明確的目標和各項任務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系統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工作,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協同增效,為建設生機勃勃的美麗家園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深度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格局。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頂層設計,將生態保護監管目標、任務納入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專項規劃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等工作,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強全過程監管,全面落實生態保護監管責任。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主體責任,發揮部門、要素、領域間的協同作用和社會各界力量,系統提升生態保護監管協同能力,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與碳達峰碳中和全要素、全過程協同增效。
二是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圍繞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三區四帶”總體布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增強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和海洋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評估。抓緊細化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決策部署,制定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規劃。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完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遷地保護與管理體系建設,構筑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加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拯救力度,推動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生態保護監督執法力度。用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加強對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生態保護修復履責情況、開發建設活動生態環境影響監管情況進行監督。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依法統一行使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執法職能,加強多部門聯動執法。以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為重點,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監管試點,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依法加大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
四是強化生態狀況監測與風險防控預警。進一步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快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提高生態監測的智慧化、精準化、網絡化水平。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形成生態狀況變化與保護修復成效定期監測評估機制。把生態風險防控納入常態化監管范疇,重點加強生態破壞、生物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引發的生態風險防范與預警,提升生態風險防控預警能力。
五是提升生態保護監管基礎保障能力。加大法規標準支撐,研究制定自然生態監管綜合性法律法規,完善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監管領域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資金保障,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生態保護監管科技創新水平,保證生態保護監管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圍繞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短板”、“弱項”,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過程中,綜合提升生態保護監管協同能力和基礎保障能力。
此文章轉載無錫生態環境網